Help:Editing (正體中文)

From ArchWiki
The printable version is no longer supported and may have rendering errors. Please update your browser bookmarks and please use the default browser print function instead.
翻譯狀態:本文章是 Help:Editing 的翻譯版本。最近一次的翻譯時間:2015-10-24。點擊本連結查看英文頁面之後的變更。

Tango-preferences-desktop-locale-modified.png這個文章或章節的 翻譯 沒有對應到原文章的內容。Tango-preferences-desktop-locale-modified.png

原因: Last updated in 2015 (406620), out of sync with English page (請在 Help talk:Editing (正體中文) 中討論)

ArchWiki 以MediaWiki 建構。MediaWiki 是自由軟體,由 PHP 寫成,起先為維基百科設計。更深入的文件詳見 MediaWiki 上的 Help:contentsWikipedia 上的 Help:Contents

本篇簡單教學關於編輯 ArchWiki。在編輯或創造頁面前,鼓勵使用者先熟悉現存文章的語氣、排版和風格。對 wiki 內所有文章,應花心力保持一定程度的一致。 可見 Help:Reading 以對一般風格慣例有個概觀。詳見 Help:Style

你必須登入才能編輯頁面。於 Special:UserLogin 建立一個帳號或登入。編輯實驗請使用 sandbox。欲概覽 wiki 標記,見 Help:Cheatsheet。wiki 的任務見 ArchWiki:Contributing

編輯頁面

點擊頁面上方之 編輯 分頁即可開始編輯,亦可點擊特定章節標題右方之 編輯 連結以編輯該段。在編輯頁會出現以下元素:

  • 工具列 (選擇性)
  • 編輯框
  • 摘要框
  • 儲存頁面顯示預覽顯示差異取消 連結

編輯框包含本頁或本章修訂版的 wikitext(伺服器用產生網頁的可編輯原始碼)。若要編輯:

  1. 按照需要修改 wikitext (詳見下之 #文字顯示格式 ).
  2. 於摘要框寫明本次改更動原因(例如:「改正錯字」或「新增關於 xyz 的資訊」(詳見編輯摘要))。
    註記: 所有的編輯應該包括摘要描述。摘要讓系統管理者和其他 wiki 編輯者容易認出有爭論的內容和人為的破壞。
  3. 顯示預覽 在儲存前先行校對和核對格式。
  4. 選取 這是一個細微修改 標示本次編輯僅做 小修改
  5. 儲存頁面 儲存修訂。不願變更則點擊 取消 (或重復上述流程到滿意為止)。
註記:
  • 如果你不是用 Vim 等外部編輯器,可以考慮使用 User:Cacycle/wikEd,於標準的 MediWiki 編輯器上加上了語法標示、正規表示式搜尋、取代以及其他優秀特色。Greasemonkey 腳本與 ArchWiki 合作無間。永遠記得要再次檢查自動化任務。
  • 文章不應署名,因為這些是合作成果,任一編輯者皆無法代表他人。

回復編輯

若不正確地編輯了頁面,下列步驟描述如何回復文到到之前的版本。要回復單次編輯:

  1. 點擊頁面上方的歷史分頁(位於編輯分頁之旁),將看到修訂版本清單。
  2. 點擊不想要的編輯右側還原連結。將連結到編輯預覽畫面,於左方顯示目前的修訂版本,而右方顯示還原後的樣貌。
  3. 於摘要欄書明還原此編輯的理由。
  4. 滿意後點擊頁面下方的儲存頁面按鈕。

現在維基頁面應已回復到原本狀態。

偶爾也會需要一次回復數個最後編輯。要回復文章到之前的版本:

  1. 點擊頁面上方的歷史分頁(位於編輯分頁之旁),將看到修訂版本清單。
  2. 找出渴望的修訂版本(即最新的版本),可藉由點擊時間戳記顯示該修正版本。
  3. 點擊頁面上方的編輯連結。將會顯示警告:你正在編輯的是本頁的舊版本。
  4. 於摘要欄書明修訂版本之時間戳記(於頁面上方)及還原頁面狀態之理由。
  5. 滿意後點擊頁面下方的儲存頁面按鈕即可。
註記: 避免同時還原及修改!先還原後再增加額外改變。不要編輯修訂版本的預覽。

添加新頁面

添加新頁面前,請考慮以下事項:

  1. 該主題和 Arch Linux 相關嗎? 不相關或沒有幫助的文章將刪去。
  2. 他人有對該主題有興趣嗎? 不單考慮你所欲寫,亦考慮他人所欲讀。私人註記應置於個人 使用者 頁面上。
  3. 該主題值得一頁新頁面?,若 wiki 內已有類似文章,應考慮改善或新增章節於該既有文章。
  4. 你的貢獻是否顯著? 避免創造一個不完整的頁面,除非打算短期內擴展該頁。

創造新頁面需要選定具描述性的標題和適當的分類

Help:Article naming guidelinesHelp:Style (正體中文)#標題 內有文章命名建議。 不要包含「Arch Linux」之類的字。這裡是 Arch Linux 維基,所有文章都假定和 Arch Linux 相關。(例「安裝 Openbox」而非「在 Arch Linux 上安裝 Openbox」)。

檢視 Table of contents (正體中文) 以選擇合適的分類,一篇文章可能屬於多個分類。

要將一個新頁面添加到某些分類中(也就是將"我新創的頁面"加入 "某些分類"),你需要:

  1. 以瀏覽 https://wiki.archlinux.org/title/My_new_page 創造一個含新標題的頁面(記得將「My_new_page」改成想要的標題)。若想要新創的頁面使用正體中文,記得在標題後附加「_(正體中文)」。
  2. 在你的頁面最頂端放上:[[Category:Some Category]]
註記:
  • 不要創造未分類的頁面! 所有的頁面必須至少屬於某一分類。如果真的找不到適當的分類,考慮新造一個。
  • 正體中文的文章都應該屬於 [[Category:正體中文]]

文字顯示格式

大部分的文字顯示格式都可以用 wiki 內建的 markup 語法來實現,你不需要特別學習怎麼使用 HTML。也有各式的模版用於一般的格式化任務;模板的相關訊息詳見Help:TemplateHelp:Cheatsheet摘要了絕大部份一般的格式化選項。

主標題與子標題

妥善使用主標題和子標題可以讓你的文章的架構看起來更為完整與清楚。如果該頁面討論了幾個不同的主題,你可以在每個章節加入標題區分。相關格式資訊可見 Help:Style (正體中文)#章節標題Help:Effective use of headers (正體中文)


標題可以用下面的語法來表現 : 標題必須從第二級開始,而且可以這麼創造:

== 第二級標題 ==
=== 第三級標題 ===
==== 第四級標題 ====
===== 第五級標題 =====
註記: 不允許使用第一級標題,該格式用於文章標題。

標題層次不應該跳過使用。例如在尚未使用第二級標題前使用第三級標題。

如果一篇文章有四個以上的標題就會自動產生目錄(table of contents - TOC)。如果不希望在頁面內如此,在文章的最上方加上 __NOTOC__。試著在 sandbox 內建立幾個標題,看看它們對目錄的影響。

換行

空白行用來起始新的段落,單個換行在一段斷行中是沒有效果的。

註記: 單個換行實際上會插入一個半形空格,故不應該在正體中文文文做單行斷行,除非兩行間正好需要空格。

HTML 的 <br> 標籤可以手動插入折行,但應該避免。手動折行可以和其他的格式標籤一起使用,例如列表。

wikitext 效果
此句
分成
三行。

此句 分成 三行。

此為段落一。

此為段落二。

此為段落一。

此為段落二。

* 這以 <br> 分成多行。
* 這以
結束列表。
  • 這以
    分成多行。
  • 這以

結束列表。

如何適當的使用空格及換行詳見 Help:Style/White space (正體中文)

粗體與斜體

粗體(bold)斜體(italics)是用二、三或五個單引號「'」括住文字所成:

註記: 中文不該使用斜體!中文的斜體字相當難看,儘可能少用,翻譯時也應以括號或粗體取代。
wikitext 效果

''斜體''

斜體

'''粗體'''

粗體

'''''粗斜體'''''

粗斜體

刪去

使用刪去文字來顯示這段文字不再適用或有關等。

wikitext 效果
<s>刪去文字</s>

刪去文字

縮排

行首冒號「:」用以縮排該行,多個冒號影響縮排深度。一旦換行即不再縮排。

註記: 僅當對排版有特別嚴格的需求時才使用縮排。在討論頁時縮排回覆訊息(詳見Help:Discussion (正體中文))。
wikitext 效果
此行無縮排
:此行稍微縮排
::此行縮排更甚

此行無縮排

此行稍微縮排
此行縮排更甚

列表

wiki 的語法並不支援多行列表;所有換行皆會結束列表定義。 <br> 標籤用於列表內換行; Template:bc 用於列表中輸入多行程式碼;而 <nowiki> 標籤令維基跳脫該段內容。詳見 Help:Style/White spaceHelp:Template

項目符號(Bullet points)

項目符號列表無明顯順序。

使用星號「*」插入項目符號,多個星號會增加該條之縮排。

wikitext 效果
* 第一項
* 第二項
** 子項
* 第三項
  • 第一項
  • 第二項
    • 子項
  • 第三項

有序列表

有序列表對清單標號而顯示其順序。當列表中各項之順序並非關注重點時,都應使用無序清單。

使用井字號「#」插入有序清單,多個井字號會增加該條之縮排。

wikitext 效果
# 第一項
# 第二項
## 子項
# 第三項
  1. 第一項
  2. 第二項
    1. 子項
  3. 第三項
# 第一項
# 第二項
#* 子項
# 第三項
  1. 第一項
  2. 第二項
    • 子項
  3. 第三項

定義列表

定義列表中,欲定義詞彙置於分號「;」及冒號「:」間。

wikitext 效果
定義清單:
; 鍵盤: 輸入裝置,附有按鈕
; 滑鼠: 指向裝置,可二維輸入
或
; 鍵盤
: 輸入裝置,附有按鈕
; 滑鼠
: 指向裝置,可二維輸入

定義清單:

鍵盤
輸入裝置,附有按鈕
滑鼠
指向裝置,可二維輸入

鍵盤
輸入裝置,附有按鈕
滑鼠
指向裝置,可二維輸入
如果某個項目有多個定義,可加入多個冒號:
; 項目
: 定義一
: 定義二

如果某個項目有多個定義,可加入多個冒號:

項目
定義一
定義二

定義列表必不只用於簡單設定格式,詳見 W3 的例子

程式碼

任一個 程式碼格式模板 皆可用以增加程式碼。亦可將程式碼各行行首加入一空白字元。如:

 $ echo Hello World

參見 Help:Style (正體中文)#程式碼格式

表格

提示: Mediawiki Tables Generator[失效連結 2021-05-17 ⓘ] 可以自動產生表格。

表格使用得當能幫忙組織和總結大片資料。進階的表格語法與格式見 Help:Table

wikitext 效果
{| class="wikitable"
|+ Tabular data
! 發行版 !! 顏色
|-
| Arch || 藍
|-
| Gentoo || 紫
|-
| Ubuntu || 橙
|}
Tabular data
發行版 顏色
Arch
Gentoo
Ubuntu
{| class="wikitable"
! 檔案系統 !! 大小 !! 使用 !! 可用 !! 使用% !! 掛載於
|-
| rootfs || 922G || 463G || 413G || 53% || /
|-
| /dev || 1.9G || 0 || 1.9G || 0% || /dev
|}
檔案系統 大小 使用 可用 使用% 掛載於
rootfs 922G 463G 413G 53% /
/dev 1.9G 0 1.9G 0% /dev

連接

連結的本質為幫助讀者瀏覽網站。一般而言,編輯者應該確保任何文章皆包含到其他文章的向外連結(避免無連結頁面),且被其他向內連結引用(特殊頁連入頁面可顯示向內連結)。

站內連接

你可以使用內部連結廣泛的交互參照維基頁面。你可以為以存在的標題增加連結,也可以為未來應該存在的標題增加連結。

要產生同維基的其他頁面連結。只要把標題置於雙中括號中。

例如,要產生 Pacman (正體中文)的連結,使用:

[[pacman]]

在管線分隔符號「|」(於英文 QWERTY 及相似的佈局中為shift + \)打入想要的文字,即可替換原有連結標題。

例如:

[[ArchWiki:About (正體中文)|ArchWiki]] 是 Arch Linux 最主要的文件來源。

……會顯示為

ArchWiki 是 Arch Linux 最主要的文件來源。

當想為文章標題的複數型(或是加上任何後綴文字),直接將額外的字母置於雙括號外即可

註記: 中文後綴文字無此效果,可以直接置於連結後。

例如:

makepkg is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PKGBUILD]]s.

makepkg 用以和[[PKGBUILD]]組合。
 

……顯示為:

makepkg is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PKGBUILDs.
makepkg 用以和PKGBUILD組合。

連結至文件章節

要產生連結到文件章結的連結時,只要簡單加上 # 及章節標題。

例如:

[[Help:Editing (正體中文)#連結至文件章節]]

……顯示為:

Help:Editing (正體中文)#連結至文件章節
註記: 連結至同一面的章節可以省略頁面名,如:[[#連結至文件章節]]。不需為了隱藏 # 而改寫標題,如:[[#連結至文件章節|連結至文件章節]]

管線技巧

管線技巧在一些情況中可以節省連結標題的書寫,在 ArchWiki 中最中能用的幾個主要情況為:

  1. 隱藏語言後綴,如[[Main Page (正體中文)|]]會轉成Main Page
    註記: 在正體中文的頁面中使用 [[|Main Page]] 也有同樣效果,而且更方便。
  2. 連結至不同命名空間或維基時可以隱藏前綴文。如:[[ArchWiki:About (正體中文)|]] 會轉成 About[[wikipedia:Help:Pipe trick|]] 會轉成 Help:Pipe trick

在儲存頁面時,管線技巧會自動產生連結的替代文字,並相應的改變連結。

跨語言連結

Help:I18n (正體中文)#跨語言連結

跨 wiki 連結

所謂的 跨 wiki 連結 可以輕易的連結其他外部 wiki 的文章。以維基百科為例,這類連結的語法為 wiki 的名字接著分號,以及想要連結的文章名,並以雙方括號括住。

如果想要創造 Wikipedia:Arch Linux 的文章,可以下列語法:

[[Wikipedia:Arch Linux]]

也可以用管線連結取一個另外的連結名稱:

[[Wikipedia:Arch Linux|Arch Linux Wikipedia article]]
註記: 應該只為了縮短較長的網址而使用管線連結取個額外名稱。

見:Wikipedia:zh-TW:跨Wiki链接

ArchWiki 能使用的的跨 Wiki 連結清單見 here

提示: 所有維基百科的跨 wiki 連結預設都視為英文版的連結,如果想要創造其他語的連結,你應該要加入該頁語言的前綴。例如,創造一個中文的連結,要在頁面前加上前綴zh

[[Wikipedia:zh:Arch Linux:]]

結果:Wikipedia:zh:Arch Linux

注意,這仰賴目標 Wiki 的跨 Wiki 設定,所以並非適用於所有 wiki ,但維基百科是有效的。

站外連結

如果想要個外部網站的連結,只要輸入完整的該頁網址即可。

http://www.google.com/

通常讓連結不只顯示網址會有用的多,可以在網址後加入一個空白(不是管線符號(|))與替代的標題名稱,並將網址及標題以中括號括住。因此,若想要讓連結顯示如Google 搜尋引擎,輸入:

[http://www.google.com/ Google 搜尋引擎]
註記: 如果連結到 ArchWiki 或是維基百科的頁面,使用#站內連結或是#跨 wiki 連結而不是站外連結!即若連結以 https://wiki.archlinux.org/ 開始,使用站內連結;若連結以 https://en.wikipedia.org/ 開始,使用跨 wiki 連結

重定向

頁面開頭使用#REDIRECT接著一個站內連結,將會自動把這個頁面重定向自該頁面。

例如,你可以把「Cat」重定向自「貓」:

#REDIRECT [[貓]]

如此一來,不論搜尋哪個詞語都會自動轉到「貓」。

注意重定向是由伺服器內部處理的而且不會讓減緩任何開啟文章的速度。

請參考Help:Procedures#Deal以了解如何在重定向之後處理原本頁面的討論內容。

也請注意以下行為:將某個已存在的頁面重新定向到另外一個頁面時可能會造成雙重重定向的結果。請參考Help:Procedures#Fix頁面解決這個問題。

Wiki 變數 (variables) 和樣版 (templates)

MediaWiki會識別出文章中特定的字串內容作為特殊用途。例如:在文章中任意處加入 __NOTOC__ 字串時,會防止產生目錄。同樣地, __NOTOC__ 也可以用來改變目錄預設出現的位罝。詳細內容請參閱 mw:Help:Magic words

插入到文章中的樣板和變數可以用來格式化內容。

變數可用來顯示許多資訊有關目前頁面、wiki、日期等等。例如:使用 {{SITENAME}} 這個指令來檢視目前的Wiki網站名稱 (在ArchWiki裡就是: ArchWiki)。

你也可以建立你自己的樣版 (templates)。在建立一個新頁面 Template:XXX 後,請使用 {{XXX}} 這個指令來把你的樣版加入到你要修改的頁面內。所以,如果你有許多網頁需要加入相同的資料,試著使用樣版的方法可以幫你省去許多麻煩。

這裡以 Template:Note (正體中文) 為例,在編輯文章時使用下面的wikitext語法:

{{Note (正體中文)|This is a note.}}

...會顯示:

註記: This is a note.

更多資訊請參閱 Help:Template

討論頁面

討論 (Discussion) 或是 "talk - 留言" 的頁面主要是讓你可以跟其他 Arch Wiki 的使用者有個對話的空間。

要討論任何一個頁面的內容時,請先選擇你要的頁面,然後點選頁面上方的 "discussion" 這個分頁。把你的留言加在討論頁面的最後面,或著加在你要回應的留言之後。

請為你的留言簽個名,簽名的方式可以用 ~~~~ 來加入你的帳號名稱和時間標記。

請使用 indenting - 縮排 的功能來格式化你的討論頁面。比較標準的作法是,所有的回覆都會依序比回應的原文往內縮一層。

現在讓我們試著開始編輯 沙箱的留言頁面 吧。

使用者留言頁面

每個人都有個 user talk page (使用者留言頁面),在這個頁面上,每個人都可以寫下公開的留言。如果某人簽了個留言給你,你將會看到一個短訊,寫著 "You have new messages",並包含一個連接直接連到你的使用者留言頁面。

你可以選擇在留言者自己的使用者留言頁面上留言,或是在你自己的使用者留言頁面上,跟貼在對方的留言之後。如果你選擇留言在對方的留言頁面上,對方將會在收到相同的通知短訊。

請勿在未授權的情況下編輯其它使用者所擁有的頁面 (如: [[User:Name]]); 這些是保留給使用者用的個人空間。而“使用者對話頁面”才是用來溝通的地方(或寄送私人email,如果該使用者在偏好設定有勾選接受來自其他使用者的郵件)。

特別分類

還有一些特別分類,以幫助製作和完善ArchWiki。

文章尚未完成,不可用

是凡在文中寫入

{{stub}}

這個標記的,就表示文章尚未完成。Category Stub[失效連結 2020-08-06 ⓘ]這個分類下面包含了所有打上此標記的文章。文中使用殘缺標記(stub)的原因可能是:

  • 太短了
  • 說明不夠充分
  • 含有未完成部分

文章待譯

是凡在文中寫入

{{translateme}}

這個標記的,就表示文章尚待翻譯。

Category "Translation Requested"[失效連結 2020-08-06 ⓘ] 這個分類下面包含了所有打上此標記的文章。文章在這個特別分類下的原因可能是:

  • 文章的某些部分沒有此種語言。
  • 文章的內容完全沒有翻譯,而是直接從英語或其它語種復制過來的
  • 原語種的文章更新了,而在翻譯頁面中此類內容卻沒有。

文中有潛在錯誤或不明信息

Category "Accuracy Disputes"[失效連結 2020-08-06 ⓘ]這個分類下的所有文章都打上了這樣的標記

{{accuracy}}

文章在這個特別分類下的原因可能是:

  • 用戶察覺了潛在錯誤或不明信息,正在會客室(Talk)中討論相關內容和如何修正它
  • 頁面內容不詳,或過時了,需要更新

為文章打上時間標記

{{翻譯狀態}}

可以用來標記文章上次翻譯時的狀態,讓後人接手翻譯時有個方向。

用法: {{翻譯狀態|<原文網址>|<日期>|<原文修改版本}}

詳細說明可見 Template:翻譯狀態